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,丰田汽车在2025财年交出了一份稳中有忧的成绩单。
全球销量略有下滑,但通过价值链延伸和成本控制,维持了良好的盈利水平,明确了转型为“移动出行公司”的战略路径,重构利润结构,提升ROE,并以Woven City为试验田推进SDV(软件定义汽车)与新型商业模式布局。
2026财年展望则显露出丰田在纯电动领域加速发力的决心,但也暴露出营业利润下滑、成本压力上升等挑战。
Part 1
坚守制造本质:
在挑战中稳固根基
2025财年,丰田交出了一份虽不耀眼但仍具韧性的财务成绩:
◎ 合并车辆销量达936.2万辆,营业收入4.7955万亿日元,净利润率保持在9.9%。
◎ 销售收入:达到48.04万亿日元,较上一财年增长 2.9413 万亿日元。
◎ 营业收入:为4.8万亿日元,较上一财年减少 0.5573 万亿日元,营业利润率从 11.9% 降至 10.0%。
◎ 归属于丰田汽车公司的净利润:为4.765 万亿日元,较上一财年减少 0.18万亿日元,净利润率从 11.0% 降至 9.9%。
在全球产业链不确定性、美国印第安纳工厂停产、认证与召回风波频发等背景下,丰田具备极强的抵御风险能力。
丰田以其长期积累的“TPS(丰田生产方式)”为核心,在面对产能受限和市场波动时,能够快速调整资源,优化调度。
在北美市场销量下滑背景下,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的销量回升缓冲了整体下行压力。
此外,日本本土市场依然稳定,为财务提供了基本盘。丰田混合动力汽车(HEV)在过去一年销量大幅增长85万辆,使电气化车型占总销量的比重升至46.2%,丰田“多路径并行”战略的现实意义,即通过HEV、PHEV、BEV和FCEV共同推动碳中和,而非孤注一掷押宝纯电动。
2024.4 - 2025.3 财年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零售销量为 178.9 万辆,相比上一财年的 190.2 万辆,为上一财年的 94.1% ,有所下滑。
合并子公司经营收入为 1827 亿日元,较上一财年减少,营销活动等影响使收入减少 129 亿日元,另有 1620 亿日元受营销活动等影响。
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关联企业和合资企业利润份额为 1069 亿日元。
整体中国业务中,合并子公司经营收入及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利润份额减少,主要因销售费用增加。
2025财年丰田依靠多项结构性改进稳住了盈利能力。过去几年,丰田对盈亏平衡点进行了深度优化,疫情后单位边际利润提升1.6倍,净资产收益率(ROE)达13.6%。
成本削减策略尤为关键,通过强化TPS实践,与供应链伙伴协同削减3.7万亿日元成本。以此构建起一个不仅适应当前市场环境、还能应对未来挑战的财务结构。
丰田价值链业务(如零部件、金融服务、二手车与维修)持续扩张,形成稳定利润池。2026财年该部分预计利润将首次突破2万亿日元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丰田借助车联网数据、SDV架构赋能售后服务和保险金融的能力,开始显现出“软件 + 服务”协同的巨大潜力。
Part 2
转型谋局:
从汽车制造商迈向移动出行平台
在产品交付之外,丰田正加速启动向“移动出行公司”的战略变革。
自2009年金融危机后,丰田深刻反思“以规模换利润”的弊端,开始强调盈利质量和财务弹性,将ROE提升至20%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指标,旨在通过资本效率优化,实现“高ROE + 稳定分红”的双轮驱动。
这一策略体现在三个层面:
◎ 资产结构优化:减少应对利润波动的资本储备,释放冗余资本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;
◎ 提升稳定利润来源:强化资产类业务(如金融服务、二手车、维修等);
◎ 强化股东回报:2026财年预计每股派息提高至95日元,显示出丰田对投资者信心的持续建设。
丰田意图以更加灵活和资本友好的方式,穿越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不确定周期。